在實踐中磨礪成長
發布時間:2025年11月05日
時光荏苒,自那個懷著憧憬與些許忐忑踏入公司大門的日子算起,轉眼間三個月已悄然流逝。回首在六分公司工程技術科工作的這段時光,既有理論落地實踐的沖擊,也有團隊協作的溫暖,更有從學生到職工蛻變的深刻印記。
初入職場:從“紙上談兵”到“真槍實彈”的沖擊
作為一名剛剛走出校園的畢業生,我的腦海里裝滿了理論、規范和公式。然而,當我真正坐在辦公桌前,面對的不再是教科書上清晰的案例,而是復雜的施工圖紙、工程聯系單和亟待處理的現場問題,這時,我才真切地體會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含義。
我的第一個挑戰是學習閱讀和理解全套的施工圖。在學校里,我們只接觸過單專業的圖紙,但在這里,建筑、結構、暖通、電氣、給排水各專業圖紙必須融會貫通。在科室同事的耐心指導下,我逐漸學會了如何從中提取關鍵信息,如何發現不同專業圖紙之間的“碰撞點”。這個過程,讓我深刻認識到,一磚一瓦的背后,是無數嚴謹的數據和跨專業的精密協作。
核心收獲:在“嚴謹”與“責任”中淬煉成長
工程技術科是項目管理的神經中樞,我在這里最大的收獲,是樹立了貫穿工程生命周期的“嚴謹”與“責任”意識。
“嚴謹”是工程的靈魂。無論是核對一份材料計劃,還是編制一份技術交底,甚至是在OA系統上流轉一份文件,科室里的每一位同事都秉持著極高的標準,因為一個數據的小數點錯誤,就可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一句模糊的技術要求,就可能導致現場的返工。大家這種對細節的苛求,深深感染了我,而我,也學會了在發送每一封郵件前檢查三遍,在提交每一份數據前反復核算。
“責任”重于泰山。我親眼目睹科室的同事們為了一個技術難題反復研討,為了保障工期加班與項目部電話溝通。我意識到,我們筆下的每一份方案,都關系到施工現場的進度、質量和安全,關系到公司的信譽與效益。這種沉甸甸的責任感,是驅動我不斷學習和進步的核心動力。
團隊氛圍:感受“傳幫帶”的溫暖與力量
我非常慶幸能加入六分公司這樣一個團結、友善的集體,從科室領導到各位同事,都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和指導,他們是我職場生涯的引路人。
記得我在繪制河北農大東校區道路維修改造工程竣工圖時遇到了困難,科長放下手頭工作,從市政工程識圖到CAD軟件操作,用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為我解惑,直至我完全理解。這種“傳幫帶”的文化,不僅讓我快速掌握了業務技能,更讓我感受到了團隊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在這樣一個既有工作壓力、又充滿人文關懷的環境中,我能夠安心地學習,勇敢地試錯,茁壯地成長。
三個月,我完成了從學生到職工的初步轉變,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我深知自己對于施工工藝、項目管理流程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尚有不足,在未來的工作中,我渴望能有更多機會深入施工一線,將理論與現場實際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努力成為一名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王向前)